乒乓球什么情况下判阻挡
乒乓球比赛中,阻挡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常见的犯规行为之一,阻挡指的是运动员在接发球时,用球拍触及球,使球改变方向或旋转,从而影响比赛结果,以下几种情况下,乒乓球比赛中会判阻挡:
阻挡对方发球:在对方发球时,接发球方运动员在球拍触及球之前,如果已经改变了球的旋转或方向,就会被判阻挡,比赛得分归对方所有。
阻挡对方接发球:在对方接发球时,发球方运动员在球拍触及球之前,如果已经改变了球的旋转或方向,同样会被判阻挡,比赛得分归接发球方所有。
阻挡界内球:当球处于界内时,如果运动员在球拍触及球之前,已经改变了球的旋转或方向,会被判阻挡,比赛得分归对方所有。
阻挡界外球:当球处于界外时,运动员在球拍触及球之前,如果已经改变了球的旋转或方向,也会被判阻挡,比赛得分归对方所有。
阻挡球拍触球后球改变方向:运动员在球拍触及球后,如果球改变了方向,同样会被判阻挡,比赛得分归对方所有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下情况不属于阻挡:
球拍在击球过程中触球:在运动员击球过程中,球拍触及球,并不算阻挡,因为此时球的旋转和方向已经确定。
球拍触球后球改变方向:在球拍触球后,球改变方向并不算阻挡,因为此时球的旋转和方向已经确定。
乒乓球比赛中,阻挡是一种犯规行为,运动员在比赛中应遵守规则,避免阻挡犯规,以保持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,对于裁判员来说,准确判断阻挡情况,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。



